主讲: 孙翔 副教授,博士,学术骨干 / 广西大学
开课时间:2018年03月19日
开课期次:6期
本课程系统的介绍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和八项制度、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能、环境管理的体制改革、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环境风险管控等知识点。该课程注重引入大量典型分析案例,鼓励启发式教学,启迪创新思维。
页面浏览量
发帖总数
![]() |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唤起大众对大型空气污染和PM2.5的深切关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系统疾病、血栓形成和系统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存在关联,淮河以北地区由于烧煤供暖、空气污染,预期寿命比淮河以南地区少5.5年;
无论是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引起的饮用水源危机事件还是2015年常州外国语毒地事件都依然让我们心有余悸。 |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量科学数据表明水质与婴儿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水质每降低一级,消化道癌症死亡率增加9.7%。 |
我们不禁在想,我们身边的环境到底怎么了?
环境作为一种影响公众健康的开放性公共资源,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就需要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政府部门是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我们有环境保护法,有明确的管理主体以及相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标准等,但我们不禁仍要发问为什么我们还不能把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管控好?
本课程将阐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系统介绍环境污染的历史与现状、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能变迁、环境管理的体制、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水环境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制度、环境风险管控制度等。
除了系统的学习,该课程还是一门开放的、问题导向性的、启发思考的互动型课程,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环境、经济、公共管理、海洋、生态、林学、农学等不同专业的多学科思想的碰撞。
1、中国的环境管理部门为什么是最尴尬的部门?
2、临汾环境监测数据为什么要造假?
3、工业企业为什么宁愿偷排多交排污费也不愿意投入治理污染?
4、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我们是否依然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设计达到多目标的综合效益最佳?
5、一个方面城市用地在扩张,耕地在减少,另一个方面人口在增加,生活水平在提高,人民对粮食和其他食物的需求在增加,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设计才能稳定农产品增长量满足需求的同时让农民放弃或者少使用农药和化肥?
通过课程的学习,您将获得:
1、环境污染事实;
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3、环境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4、通过参与各种热点环境问题的讨论收获严谨的思辨能力、大胆的创新能力、有效的团队合作沟通技巧。
1、本课程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因其涉及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亦可作为各专业公选课;
2、也是面向大众的环境类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
3、因其注重管理的应用和决策的渗透,亦可作为环保官员和环保企业家学习国内外环境管理最新思潮的主要途径。
主讲《环境信息系统》、《快速城市化的环境效应》、《环境地学》、《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课程。
发表中英文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12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SCI论文10篇),出版教材1本。
自2015年5月以学术骨干身份从南京大学工作调动到广西大学任职以来,新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1项《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以环境管理学方向课程为例》,指导学生团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区决赛中获得金奖,2016年4月指导的大学生团队在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Meritorious Winner奖项(国内称法一等奖),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区级立项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主讲《环境管理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遥感》三门本科生课程,主讲《环境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生课程,其中《环境管理学》已被学校立项作为幕课课程,在2015年年度学院评优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质量评价分数为91.78。
自南京大学工作到现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基金3项以及其他课题15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江苏省环保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偏重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环境材料的开发、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85篇,其中,核心刊物 65 篇,国外刊物 25篇,被SCI、EI、ISTP等收录或转载32 篇。
冯庆革,1967年出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土木学会会员,广西环保联合会理事,广西建设科技协会副理事长,1989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10月毕业于日本八户工业大学环境建设工学科,获博士学位(工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留学回国基金、广西千亿元产业重点科技攻关、广西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项目,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四项。
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环境空气净化处理技术。主讲《环境工程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
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外文期刊SCI索引2篇;全国性权威核心期刊第一作者6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号:200510032670.2公开号:CN1676197);参编专著1部。
黄华存,男,生于1975年2月。中共党员。广西平果县人。2008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河池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广西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现任广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11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承担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V2O5/VACF低温催化还原NOX的机理研究”(200103YB135)1项,承担广西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新型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桂教人〔2011〕40号)1项,参与“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工程)”等计划内横向科研项目7项。
主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是教育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主讲的《碳减排与低碳生活》是教育部、中宣部、人社部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在“中国爱课程”网站和网易公开课网站上线。
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被SCI一区收录3篇,SCI二区收录2篇。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业和身心方面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主张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得到学生认可,分别在2009年、2010年、2014年、2015年被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广西大学2009-2011学年 “三育人”先进个人,2015年广西大学师德模范。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连续三年(2011、2012及2013年)获得广西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大赛一等奖,多名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2014和2015年,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生均因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
承担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环境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的集成与优化》是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担一项2014年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学银在线的账号。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我们的app学习通,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或者随时给我们发邮件,邮箱地址:xueyin@chaoxing.com。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1)我们的课程都是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是MOOC的方式,所以课程拆分成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2)我们的课程多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课程中也有许多案例的呈现,相信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我们也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研究发现转化为实践,改进自身教学。